首页> 德国> 正文

德国也撑不住了,因俄乌冲突欲再举债400亿欧元!

浏览次数:6941 发布时间:2022-04-25
据媒体援引三位知情人士透露,德国今年将增加近400亿欧元(约合430亿美元)的借款计划,以缓冲俄乌军事冲突的影响,使新债务总额达到近1400亿欧元。
德国也撑不住了,因俄乌冲突欲再举债400亿欧元!

据媒体援引三位知情人士透露,德国今年将增加近400亿欧元(约合430亿美元)的借款计划,以缓冲俄乌军事冲突的影响,使新债务总额达到近1400亿欧元。

 

这个借款计划预计将于本周三提交朔尔茨政府讨论,然后交议会批准。

 

德国是欧洲经济最强大的国家,借款400亿欧元看起来不是什么事。但假如了解德国历史上对财政债务的极端警惕立场,就会发现德国借款是一件很大、甚至称得上是严重的大事。

 

德国基本法禁止大规模借债

 

在主要经济体中,没有一个国家像德国那样对大规模借债充满警惕。这是历史教训带来的结果。

 

“一战”结束后,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国马克兑美元的汇率一度稳定在90:1。但由于德国要支付巨额战争赔款,魏玛共和国只能大量印钞、借债支付赔款,这使得马克大幅贬值。到1923年11月,马克崩溃,1美元可兑1万亿马克——这是个世界纪录。

 

也就是在这个月,希特勒发动了不成功的啤酒馆政变。此后,德国另起炉灶,发行了地租马克和帝国马克,才逐步稳住了汇率。但是,恶性通胀最终还是导致了希特勒崛起。

 

“二战”以后,历届德国政府严守财政平衡政策,不轻易借债。当然,发达的德国经济也给了政府这么做的底气。

 

到默克尔时期,德国政府对财政平衡的控制达到了顶峰——2014年,相关原则被写进了德国基本法:财政预算要尽量把债务降到零。由于德国财政数据在没有债务时用黑色字体呈现,所以这一原则又被称作 “黑零”方针。

 

德国人对债务的高度敏感,甚至影响了他们在解决欧洲债务危机时的态度。对于要求借款的国家,德国开出的条件极其严格,导致不少欧洲国家抱怨不已。不过,这也没有影响默克尔成为“欧洲之母”。

 

了解了德国人对财政的严谨立场,就可以知道,德国现在一而再再而三借债,是打破了“二战”后纪录的。

 

从“财政黑零”到连续三年举债

 

实际上,德国已连续三年突破基本法对借债的限制。

 

2020年德国借了1300亿欧元;2021年借债更达到了创纪录的2150亿欧元。当地时间4月14日,德国财政部长林德纳公布的2022年德国财政预算草案显示,德国今年的财政总支出约为4576亿欧元,比2021年减少了约1000亿欧元,但仍需举债超过2000亿欧元,加上此次新借的400亿欧元,基本上德国一半的财政支出要靠借债维系。

 

此前,德国总理朔尔茨宣布了一项1000亿欧元的特别预算外基金,用于支付大幅增加的军费开支,并实现北约联盟每年占经济产出2%的军费开支目标。德国财政部透露,这笔钱的筹措将分摊在数年内完成。估计德国预备新增的400亿欧元债务里,就包括了为增加军费要筹的钱。

 

客观来看,德国之所以连续三年突破基本法限制,疫情是一大原因。但是,也不可否认的是,因在俄乌军事冲突中加入制裁俄罗斯的队伍,进一步加剧了德国的财政负担。

 

德国财政部承诺,将从2023财年开始,重新回到德国基本法对债务的限制条款内,并从2028年开始还因疫情借的债,计划30年还清。

 

以德国的经济实力而言,还债不是问题,更不太可能引发债务危机。但是,相比2014年德国首次实现联邦财政的结构性盈余,即所谓的“财政黑零”,现在德国的财政状况明显已经差了很远。

 

财政开闸带来多重不确定性

 

德国突破数十年的财政平衡政策,带来了多重的不确定性。

 

根据德国主要经济研究机构的研究,假如仅是遭受疫情的干扰,正常情况下,德国2022年和2023年经济增速可以分别达到2.7%和3.1%。

 

但如果完全配合西方制裁措施,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立即中断,2022年经济增速将降到1.9%,2023年将收缩2.2%,两年累计GDP损失可能达到2200亿欧元。这已经差不多相当于2022年德国政府的举债规模。

 

此外,由于制裁,德国2022年的通胀水平将达到6.1%,为其40年来的最高水平。在能源供应停止的情况下,这一指标更将达到7.3%,创下“二战”后最高水平。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俄罗斯天然气供应中断,德国GDP真实增长有可能陷入衰退。而以德国在欧洲的经济分量而言,假如德国经济衰退,对欧洲经济意味着什么则不言而喻。

 

另一个不确定性是,由于德国的示范作用,欧盟多个国家都已躁动起来,要求修改欧盟改革稳定公约“公共赤字限制在GDP 的3%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60%”的规定。而这一规定,也可能将在2023年被修改。欧盟或许会重现类似欧债危机的一幕。

 

而欧洲如果真的重新进入2009年欧债危机情境中,却不会再有一个默克尔出来捍卫欧盟财政纪律了。这对欧洲经济意味着什么,又会“便宜”了谁,欧洲国家或许该好好想一想。


关于新闻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11-2018 by 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