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台湾> 正文

中研院水下考古13年 找到80艘沉船 横跨宋朝到二战!

浏览次数:5939 发布时间:2020-11-02
台湾海峡是海上枢纽,从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航运贸易至二战,估计有逾500艘沉船;中研院士臧振华带领的水下考古队探勘13年,靠史料、口述线索、科学仪器及一丝好运气,掀开沉睡海底的历史文化藏宝箱,目前已有6艘被列为“水下遗址”,一处具观光性质的水下告示牌
中研院水下考古13年 找到80艘沉船 横跨宋朝到二战!

台湾海峡是海上枢纽,从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航运贸易至二战,估计有逾500艘沉船;中研院士臧振华带领的水下考古队探勘13年,靠史料、口述线索、科学仪器及一丝好运气,掀开沉睡海底的历史文化藏宝箱,目前已有6艘被列为“水下遗址”,一处具观光性质的水下告示牌。


“茫茫大海中寻找沉船,真的是大海捞针;收集沉船数据等前置作业也是一大挑战。”臧振华说,沉船纪录多半来自航运公司与官方文献、报纸报导,先从中寻找蛛丝马迹,再依环境和历史判断哪几条航道容易出事、哪几块区域可能有沉船,交叉比对出可能地点再探勘;地方耆老和的记忆、曾遭沉船勾破渔网的船长口述,都是线索来源。


他说,台湾海域是少数洋流强劲地区之一,沉船多数被海床底泥或珊瑚礁盖住,潜水员受限水压、强劲暗流、渔网缠绕、能见度、氧气供给等威胁,只得借由侧扫声纳、磁力仪、多音束测音仪和无人载具等科学仪器协助,“海中考古比起陆上考古,难度有天壤之别。”


1987年,澎湖渔民黄加进在将军屿海域发现宋朝沉船,官方1995年启动调研,2006年委托中研院组水下考古队普查探勘,集成考古、人文艺术、历史文物保存、潜水、海洋科技等领域并和中山大学、法国马赛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合作,打开水下探勘作业。


臧振华说,官方过去未重视沉船保存,衍生盗宝和破坏,直到2015年颁布水下文化资产保存法,沉船才受法律保护。中研院考古考团队13年在屏东垦丁、澎湖、台南安平、台东绿岛等海域探勘,在近300处调查敏感区找到80艘沉船,其中20艘能辨识出沉没年代约从宋朝到二次大战时期,但沉船受海流冲刷,船体多流失、残缺,其中6艘具高度文资研究价值,列册现地保护。


重要出水文物有日本“广丙舰”的船件、钱币、弹药箱开关;“将军一号”的建材、陶瓷及生活物资,是供研究清朝闽台对渡及贸易航线、澎湖开发史、经济史的佐证。目前持续寻找巴士海峡的美国轮船“罗妹号”、日本运输舰“玉津丸”。


关于新闻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11-2018 by 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