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正文

耳石症,导致一种良性眩晕!

浏览次数:6406 发布时间:2023-04-02
我已经有眩晕二十多年了。这种眩晕是突然发生的,毫无先兆。晚上睡觉时,我刚躺下就突然感到天旋地转,只好闭上眼睛不敢再动,持续大约一秒钟,之后就没事了。
耳石症,导致一种良性眩晕!

作者笔名敬湘,系原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系教授,现旅居美国。本文感谢Liana Ma女士和范大立先生的帮助和支持。

 

我已经有眩晕二十多年了。这种眩晕是突然发生的,毫无先兆。晚上睡觉时,我刚躺下就突然感到天旋地转,只好闭上眼睛不敢再动,持续大约一秒钟,之后就没事了。这样以后,我必须小心翼翼地做任何动作。即使在睡觉时翻身,眩晕也会再次出现。第二天早上起床时,我又感到眩晕。这种情况反复出现了大约一周左右,然后才完全消失。这种不定期的发作后来逐渐影响到了我的身体平衡。我走路时不能走直线,在笔直的楼道里走着走着就会走歪。最后,我甚至撞到了墙上。这种症状持续了多年。

 

2007年移民美国后,我去看家庭医生。他告诉我这是耳朵的问题,并说耳鼻喉科医生可以用一种特殊的摇头方法来治疗这种病。我告诉他我已经很难受了,头晕就让我难以忍受,我无法接受这种大幅度的头部摇晃。后来,医生给我开了滴耳朵的药物,治疗外耳道炎症。我也吃了止晕药,但其中含有激素成分,因此我必须小心避免过敏反应。虽然这样的经历让我很难受,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

 

2022年的圣诞节前,我女儿一家从纽约来看我。我们谈起了我的健康状况。我告诉他们我有眩晕病史,现在在年纪大了,不明其理后果堪忧。无意中,我女婿回去后查了一些文献,并发现了2014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文章题目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 ) ,也称为耳石症。该文章详细介绍了这种疾病的起因、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因为女儿他们的假期很短,所以当天晚上,他们就按照文章中的方法给我进行了治疗。晚上他们就乘飞机走了,临走前他们告诉我了这篇文章的内容。文章指出,有些人只需要一次治疗就可以好转,如果一次没治好,可以再重复做。我真没想到,治疗一次后,我就再也没有晕过了。这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已经过去三个多月了,我仍然感到十分惊喜。我知道有些病例会自行缓解,而且有时缓解的时间可能比较长,但是这篇文章确实表明,有些病例只需要一次治疗就可以痊愈。

 

这篇文章引用了50篇论文,最早的发表于1952年,而2000年之后有34篇发表,说明这个疾病早已受到广泛关注。文章指出,这种眩晕很常见,多见于50到60岁的女性,男女患者比例约为1:2或1:3。病因可能是内耳半规管转动受阻或耳石上的钙化斑块脱落进入半规管阻碍其自由转动。此外,不当的头部运动会因头部重量而影响内耳的精细结构运动。据报道,该疾病的总患病率为2.4%。该文章的标题概括了该疾病的三个主要特点:良性、阵发性和不适当的运动引起。报道称,患者通常会出现短暂的眩晕,持续不到1分钟。眩晕多发生在上床、翻身、头向左或右旋转时。内耳结构复杂、精细,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引发眩晕,如脑瘤、脑血管疾病、咽炎和牙科疾病等。有报道称,理发后也可能发病。眩晕后通常会自然缓解,但一年内有约15%的患者会再次发病。由于眩晕会导致跌倒和受伤,因此很常见。目前已有多篇文章报道了改进后的手动重新定位治疗方法,治愈率高达80%。

 

耳石症

 

耳石症是一种常见病,外国文献中简称为BPPV,而在中国则称之为耳石症。该病通常不经过治疗也会自愈,但多数病例会反复发作,并且有些病人还会伴随噁心和呕吐的症状。该病并不会影响听力,发作与耳朵有关。因此,在讨论耳石症之前,有必要了解人类听觉器官的结构。人类听觉器官主要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1. 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

 

外耳道是声波传递到鼓膜的通道。

 

2、中耳:由鼓膜、听骨链、耳咽管组成。

 

鼓膜是封闭和隔绝外耳与中耳的膜。听骨链由大小形态不同的三块听小骨连接而成。第一块连接鼓膜,第三块连接前庭。听小骨接收鼓膜振动信号,经听骨链传输下去。听小骨发生不同方向的振动,能使声音信号保持性质和强度不变地传输下去。耳咽管连接鼓膜与鼻咽部和口腔,使鼓膜内外均与大气压相同,维持鼓膜的形态位置和振动的功能。

 

3.内耳:由耳蝸,前庭和半规管组成。

 

内耳由耳蝸、前庭和半规管组成。耳蝸是一个骨质管道,呈螺旋状。管道内壁长满排列整齐的毛细胞,毛细胞顶端有纤毛。听神经纤维从细胞底部穿过管道。管道中流动着胶质状的淋巴外液,浸润着毛细胞和神经纤维。当有声音刺激时,毛细胞纤维摆动,刺激神经纤维振动,进而产生细胞电位变化,使人产生听觉感觉。前庭是维持人体正常姿势和平衡的重要感受器官,其管状结构内部也以毛细胞为感受器。毛细胞底部通过大量神经纤维密切接触,经过细胞间的生物活性介质和细胞膜电位的变化,使人感受到体态和位置的不同。半规管对耳石症的眩晕发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体内耳两侧各有三个相互垂直的半规管,分别为水平、前和后半规管,都是2/3圆弧。每个半规管都有两只脚,其中后半规管和水平半规管各有一只脚融合在一起形成结合脚。这三个半规管共有五只脚连接到庞大的前庭椭圆囊上,这一点在后面有关治疗上还要提及。  

 

耳石症诊断与治疗

 

病人体检时,大约有70%的病人出现眼球振颤现象。同时,发现眼震现象与发病部位有关,不同部位的病变眼震表现也不同。后半规管病变和水平半规管病变的病人最多,而前半规管病变的病人最少。在有声波刺激时,半规管会发生旋转运动应答,和身体其他器官组织一样。随着年龄增长,半规管也会发生老化,形成的钙化物块极易脱落,落到半规管内随着管内淋巴外液流动。半规管内的耳石碎屑在流动中粘在管壁上,对半规管的自由转动形成障碍。由于后半规管功能受阻,会诱发眩晕或眼震。此时眼球呈上下垂直振动,并向右转动。(见图2)检查或治疗时,病人头部应在检查床边垂下。一般情况下,眼震会在头部转动时2-3秒内出现。头部在此位置保持30秒到1分钟,在病人恢复坐位后眼震会消失。

 

在后半规管中脱落的耳石碎屑会随着淋巴液流动,到达后半规管与水平半规管形成结合脚的部位,较容易掉入宽大的前庭中。在此,被机体清除代谢残留废物的细胞清除,恢复后半规管的功能(图3)。一些专家建议同时使用多种重新定位治疗,可以大大提高治愈率,有报道称治愈率高达90%。但需要注意的是,治疗过程中可能伴发噁心、呕吐和眩晕,甚至身体失去平衡能力。有些情况只是短暂的几天,但严重的可能会持续多日。据报道,后半规管病患在治愈后留下后遗症的比例约为5%。因此,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和治疗后的后遗症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水平半规管病变的患者中,有两种不同的眼球震动表现。一种是向下性,即眼球呈向下震动;另一种是向上性,即眼球向上震动,朝向天花板方向。治疗时,医生会扶着患者的头部两侧,不断左右翻转。开始时,头部会倒向正常的耳侧停留2秒钟,然后迅速转向患侧。这种有力的头部快速翻转会促使脱落的耳石碎屑借助外淋巴液的流动落入前庭椭圆囊中,并被机体吸收清除,从而使半规管恢复功能。然而,这种方法的治疗过程非常痛苦,因为需要连续90度的头部快速翻转。

 

这些体位治疗方法通常被称为前庭训练(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 Therapy, VRT),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恢复半规管的功能,减轻眩晕和平衡问题。VRT通常由专门的物理治疗师或耳鼻喉科医生进行指导和监督。此外,VRT还可以包括其他治疗方法,如平衡训练、肌肉锻炼、眼部运动训练等。总之,VRT可以帮助患者逐渐适应头部运动,并通过重新定位耳石碎屑来恢复半规管的功能,从而改善眩晕和平衡问题。


(图1)耳道(耳内器官结构的名称)

blob.png 

(图1)414页, 人体生理学, 范少光/汤浩.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0-7-1.ISBN: 9787810711234.

 

(图2)治疗右后半规管病变患者

 

对于右后半规管病变患者,其眼震特点为眼球上下震动并向右旋转。医生可以用手轻轻扶住患者的头部,并扒开眼皮轻轻将患者放倒,然后在头部向右转动的同时观察眼震。如果看到患者的眼球快速上下震动,同时向右旋转,则说明半规管受到了刺激。

 

治疗右后半规管病变的方法是通过特定的头部动作和体位来刺激半规管,帮助耳石碎屑重新定位,从而恢复半规管功能,缓解眩晕和平衡问题。医生会使用特定的头部动作和体位,如侧卧位、俯卧位、坐位等,来刺激半规管,并帮助耳石碎屑重新定位。治疗过程需要持续一段时间,通常由专门的物理治疗师或耳鼻喉科医生进行指导和监督,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blob.png

J Kim et, al, N Engl J Med 2014; 370:1138-1147,   DOI: 10.1056/NEJMcp1309481


(图3)Dr. Elley's的特殊体位治疗

blob.png 

J Kim et, al, N Engl J Med 2014; 370:1138-1147,   DOI: 10.1056/NEJMcp1309481


Dr. Elley的特殊体位治疗适用于治疗同时受阻的水平半规管和后半规管病例。治疗开始时,医生会扶住病人的头部,将其向右旋转40度并倒下,让头部垂在检查床边缘外。接着,医生双手扶住病人的头部,不断从左向右翻转,并从患侧快速转向对侧。通过重力作用,半规管中的耳石碎屑会落入外淋巴液中借力流动,有机会从水平与后半规管的结合脚处落入膨大的前庭中从而使半规管恢复功能。


关于新闻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环球新闻网